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991124數位學習研究方法

論文題目:把所有想要做的關鍵字寫出。關鍵字寫出名詞。名詞中有很多。例如:數位學習、教材開發、國小數學、國小學童…,將名詞寫出,加入動詞。
湊出幾個(三個)論文題目,去和老師討論。如果對那篇論文有興趣,可利用關鍵字,繼續找論文,想一個研究的題目。

※四頁期刊論文paper
摘要(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一、前言introduction:倒數最後一段,就是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l   前言(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至少一頁半
n   「運用facebook建構社區社群網路社區粉絲團參與度研究」
n   「電腦支援合作學習對因數概念學習之研究」
n   前言可以寫
n   以這篇而言,因素概念學習一直是國小同學容易產生問題的地方。
n   合作學習強森和強森。
n   國小學童在數學上容易產生的困擾,包含….
n   每句話四到五句話。因此….。期刊論文中,文獻探討之前,就是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l   研究背景:可以寫大家公認很難寫的地方。
l   研究動機:較主觀。至少找一年文獻。
n   第一句話破題>潮流或趨勢(某人,2002)
n   引用一人或引用五六人的研究都可以。
l   研究問題:這個教材到底有沒有效?
l   研究假設:
n   是針對研究問題,做出可能的假設。假設此教材是有效的,你前後的分數有進步?
l   研究假定:(少人寫)排除不相關的變項。
n   當你在做電腦網路測驗的時候,假設時間不會影響學童的成績。把它當成一個變項。把外面的草叢聲當成控制的變項。
l   名詞解釋:
n   有兩種操作型定義和概念型定義。論文題目有用專有名詞,要在名詞解釋中解釋。例如:國小學生在本研究指的是高年級的學生。
l   研究範圍:想做的,能夠做得到的。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只研究數學成績。
l   研究限制:就是研究中做不到的地方。例如:本研究有以下研究限制,創造力評量本研究用的是威廉式創意量表。

二、文獻探討review literature
l   寫論文,先到圖書館寫文獻探討,你找到書,這句書有一句話可以用,把那些文獻探討的觀念,鋪在桌子上,排列組合形成邏輯的思維,文章架構即出來。

三、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
四、研究發現research finding/ result
五、研究結論 conclusion
六、參考文獻conference


小作業:去博碩士論文找關鍵字。
作業一:下禮拜作業:找幾個關鍵字,把別人的論文題目改寫,將它重新排列組合。把此題目的文章中的關鍵字,拿出來重新組合,變成新的題目。
改成自己想做的題目。
找一篇論文,找一本來可以印證。我們是研究者,我們希望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他人比較不好反駁。
如何在別人文章中,尋找真珠,箴言。請你寫出能夠運用他所寫出來的。

論文題目:科學數位遊戲改編之繪本電子書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
改寫
1.         科學數位遊戲改編之繪本電子書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升之研究
2.         運用科學數位遊戲改編之繪本電子書閱讀教學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3.         國小五年級學生使用科學數位遊戲改編之繪本電子書閱讀教學對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


作業二:並觀察Jounal其中一篇的研究架構是否有別於
中英文摘要 > 前言 >文獻探討 >  研究設計 > 研究發現 > 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我找到的是
中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獻探討 > 研究方法與流程 > 實驗結果與討論 > 結論 > 參考文獻
作業三:
推薦文章~
王汎森:「知識份子別讓google取代」。回家找出重點。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990415.shtml
說歷史意識─交通大學接班人的家庭作業(余英時博士) 。回家找出重點。
http://www.pac.nctu.edu.tw/Homework/
重點摘要說歷史意識。長短不拘。余英時博士做一個心得感想。把每一句話重新詮釋。例如通識教育在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在他的後面寫出你自己的話,歷史學者余英時在通識教育中指出…….。根據余英時的觀點,通識教育最大功能在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這是練習寫論文的第一步。

余英時博士提到歷史意識是一個精神上的指南針,指示我們每一個人怎樣去尋找自己的時空定位。祇有找到這一定位之後,我們才能真正肯定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和意義,並為其實現而奮鬥。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自己對自己的期許和目標,為了我們人生的目標努力去達成人生才會有意義。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幾希」便是永不息止地在生命中建構價值和意義。通過時間之流,每一社群所建構的價值和意義最後都連結成一片整體的網絡,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文化」。所以歷史意識和文化意識是互為表裡的,由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
每個人要找到人生的價值,進而去發揮所長,找到人生的意義。個體連成群體,就是整體的文化。所以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意識中蘊藏著一種「溝通理性」(姑且借用Habermas的名詞),可以產生調節和再創造的作用。
我們透過不斷的溝通和協調,能夠不斷的改變和創造我們的歷史意識。
歷史意識祇有在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才能將它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相反的,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社會中,無論是極權型還是神權型,它則寸步難行。
我們的社會要自由開放,才能發揮我們的歷史意識。
作業四:用一個心智圖畫出Jay Cross相關。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991117數位學習研究方法


圖一

中央極限定律
  中央極限定律(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定律,因為它描述了平均數之樣本分配的特質。這個定律如下:
  當母群存在著變異數和平均數時,如果樣本的樣本數夠大,則樣本平均數形成的機率分配(稱為平均數的樣本機率分配;sampling distribution of means)會趨近於常態分配;且當樣本數增大時,樣本機率分配會越趨近於常態分配。
  http://youngthinker.asia/resources/download-slide.php?slide_id=486

樣本平均數
 假定我們自母群中,一個接著一個去抽樣本人數(sample size)N的多個樣本,每抽取一樣本便得到一個平均數,在N足夠大的時候,例如N=30以上或N=50以上,這些平均數的次數分配也會非常接近常態分配。
 每一次抽出來會在母群平均數的附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完全可以代表母群平均數。最好的的情況是樣本平均數,就是母群平均數。抽很多次樣本的時候,母群平均數會剛好會在每一個樣本平均數的範圍內。
 範圍愈小準確度低。
 範圍愈大準確度高。

例一:平均數5.5假設你有一次抽出的樣本,平均數是6
每次抽4~8之間,合理的推斷機率。
假如抽3~9之間,準確度99%
4~8之間準確度95%
5~7之間準確度80%
如果你想知道母群平均數在哪?從樣本平均數去擴大,就找的到母群平均數。

區間估計(Interval Estimation)
    未知母體參數的區間估計式是一個公式,告訴我們如何利用樣本觀察值計算一個區間的上界與下界,稱為信賴界限,使得在重複抽取樣本時,未知參數落在計算的信賴界限的比例達到需要的準確度,稱為信賴水準。
    信賴界限的值隨樣本而變,是一組隨機變數,因此形成的區間是隨機區間。前提是如果我們有取樣多次的機會,可能就會很準確。

平均數的考驗

圖二

抽出5.756.34.75.44.86.75.37.15.44.26.1
1~10平均分數5.5
今天如果一個樣本平均數是7,如果我抽出是8.2一定不是從這裡抽的,但抽到7.6有可能的。

圖三

有一個班級,全班智商加起來是130
兩個班級,A班智商100B班智商120
抽到105>A是抽樣誤差。
188>B是抽樣誤差。
111>AB
平均數+誤差=結果
100+E=111
E=11
兩類錯誤
α (第一類型錯誤):原來是α ,說他非α
β (第二類型錯誤):原來是β ,說他非β

第一類~我要幫小孩找媽媽。
第二類~有兩小孩,我要看媽媽是不是同一個人?
第三類~三小孩,我要找是不是同媽媽?(ANOVA單因子變異數)

前測是一個抽樣,後測也是一個抽樣
如果開學後
AB考了兩次統計,AB的分數都一樣。代表是同一個母群。
AB考了兩次統計,AB的分數不一樣。代表是不同一個母群。

態度量表
做一個40人次,分三組,態度量表,量表分數有1~5。一共有十個題目,量表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5分。B~K是題目。上面是題目,左邊是人數(流水號)
EXCEL,變成整數,最少是1最高是5
SPSS中分三組,假設是甲、乙、丙三個班的
EXCEL語法(整數及隨機出現1~5數字)
=INT(1+RAND()*5)
=INT(RAND()*5)+1

圖四
最左排是組別,分三組,每組四十人,所以寫140次,接著240次,340次,依此類推。

圖五
下圖~分析>比較平均數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圖六

下圖~因子放組別,題目放依變數清單。

圖七
下圖~選項>勾選描述性統計量

圖八
下圖~把平均數全部加起來,平均數會等於3


圖九
自由度要N-1
組間
因為分3組,所以自由度是2。整個加起來120,自由度減1,所以是119


圖十
顯著性差異(significance level),是一個統計學名詞。它是統計學(Statistics)上對數據差異性的評價。當數據之間具有了顯著性差異,就說明參與比對的數據不是來自於同一總體(Population),而是來自於具有差異的兩個不同總體,這種差異可能因參與比對的數據是來自不同實驗對象的。
顯著性差異是一種有量度的或然性評價。比如,我們說AB兩數據在.05水平上具備顯著性差異,這是說兩組數據具備顯著性差異的可能性為95%。兩個數據所代表的樣本還有5%的可能性是沒有差異的。這5%的差異是由於隨機誤差造成的。
實驗結果達到.05水平.01水平,才可以說數據之間具備了顯著性差異。在作結論時,應確實描述方向性(例如顯著大於或顯著小於)。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8%BE%E8%91%97%E6%80%A7%E5%B7%AE%E5%BC%82
顯著性:發生機率多大。
希望正確率是99.5%,所以就是0.05的誤差。

希望正確率是99%,所以所以就是 0.01的誤差。
理論上我們這次做的不應該有顯著性
顯著性~推論發生錯誤的機率。推論又叫假設(hypothesis),發生錯誤的機率是小於0.05(有顯著)。所以是對的。
如果大於.05,就代表他們發現錯誤的機率是一樣的,你就不能說他們是不一樣的(沒有顯著)
95%  p<0.05*
99%  p<0.01**
99.9% p <0.001***

F檢驗
虛無假設是三組都一樣。
我們的顯著性是看α。

SPSS用獨立樣本T檢定
分析>比較平均數法>獨立樣本T檢定

圖十一
因為有三組,但每一次都比較兩組,所以只能勾選12 / 23 / 13 比較。

按定義組別>所以只能打 12 / 23 / 13 比較。數字就是組別。(一次只能比較兩組)

圖十二
按繼續

圖十三
F檢定如果有顯著,假設變異數是相等。
寫論文的話,看自由度和顯著性(雙尾)
T檢定上下兩排不一樣,就看下面的那行。

顯著性(雙尾)

圖十四

顯著性(單尾)

圖十五

1.改變第三組資料。
2.ANOVA找出有顯著性(<0.05)
3.T檢定找出第二組和第三組差別。(最有顯著和最沒顯著的)比較1.32.3資料。
4. 比較T檢定報表之不同。

資料來源
林清山(66)。第十章推論統計的基本概念。載於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主編),心理與教育統計學(185)。台北市:台灣東華。
胡志偉(99112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取自http://youngthinker.asia/resources/download-slide.php?slide_id=486
991123日取自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management/stat/ch.../chap10.pdf
維基百科(991123)。顯著性差異。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8%BE%E8%91%97%E6%80%A7%E5%B7%AE%E5%BC%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