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991223數位學習研究方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動機、假設、名詞定義、結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review of literture
為何有文獻探討嗎?因為前人有做過因此有研究價值、站在巨人肩膀。如果找不到前人有類似的研究,就是創新。

※「典範」paradigm-
關鍵字可打研究典範或教育典範。
庫恩kuhn社會科學學家寫一本書「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http://www.jstor.org/stable/2183664
針對現象去解釋理論經由驗證成為學理、知識,找出現象規律的理論,稱為定律。而定律是恆久不變的。有兩個變項存在,一個是現象,另一個是驗證。現象會不斷的出現,逐漸累積為知識。新的現象出現,我們無法解釋,只好找新的理由解釋,就是一種典範的轉移。
例如:牛頓三大定律、地心引力、
哥白尼發現天上星星繞著轉應該很準時,但是有時時間快有時慢,發現地球會轉。
海水是平的,有一個盡頭會掉下去。之後哥倫布發現地球是圓的,當他航海找到地球是圓的理論的現象。
愛因斯坦相對論(光速)對牛頓的理論提出新典範的轉移。
現象是演進式,當我發現現象就不斷的建構理論。典範的移轉,舊典範還是有價值的。文獻探討就是要把典範,從開始到最後整理抓住主軸。所有的研究都在推翻舊有的典範,他們發現新的典範,推翻舊的典範。典範的移轉是非常快的,可以看思潮改變的次數。

例如
介紹WEB2.0,就要從WEB1.0到WEB2.0的演進。
Gadner多元智能要先講智力測驗
談教育演變,要提到皮亞傑。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可以找到很多的資料。例如美萱學姊的GS,就會提到林老師的研究。你找到的論文,裡面一定有參考文獻,就可以再去看參考文獻的文章。Journal期刊的文獻參考,一定可以找的到。

※e-learning文獻找是Jay Cross提出。就可以找到e-learning1.0到e-learning2.0。
※合作學習文獻找:Johnson& Johnson & Holubec, 1987 & 1990
※多看文獻
多看外文的文獻。
※數位學習科技畢業的文獻探討,一定要有數位學習。而如果你的主題是合作式學習、情境式學習、評量,就要在文獻探討中寫出相關的研究。
※教育而言,分為教育心理學(例如皮亞傑、杜威)、教育思維(例如數位學習)、社會學(例如)
我的研究的研究方法可以寫和別人不同,可以說我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論、平台的技術有突破,或是我是結合前人的研究方法、理論、技術。
※學習來說社會學是課程(教學安排、考試作為學習評量)、心理學是動機(態度量表)。做研究的測驗有心理測驗、考試。

※文獻探討寫的技巧
1.前面的研究都堆砌好,在寫總結。
2.還有像說故事一樣,用不同的學者來寫文章的架構。


文獻探討補充資料(引自周文欽,民93)
※文獻探討的意義
針對某一主題持續蒐集和其有關的重要圖書文物資料,並加以整理、分析、歸納、評鑑、與彙整的歷程。
※文獻探討的目的
1.         決定研究題目與問題
2.         避免重複他人的研究(修正該問題或研究設計)
3.         選取理想的方法
4.         與先前的研究結果相互比較
※文獻的種類
1.         初期資料:又稱為第一手資訊,是研究者所提出原始和獨創的研究成果。
2.         次級資料:又稱為第二手資訊,是對初級資料加以分析、比較和彙整後所提出的綜合性資料。
※文獻的來源
1.         工具書:索引和摘要
2.         期刊:包括報紙和雜誌
3.         專書:屬於次級資料,最具參考價值的是專書的參考書目、專用詞彙及索引。
4.         學位論文

※文獻探討的步驟
1.         提出問題敘述
2.         查找並閱讀次級資料
3.         選擇工具書或資料庫
4.         化問題敘述為查找語言
5.         進行查索
6.         閱讀適切的次級資料
7.         摘記並彙整
8.         評論文獻資料


※文獻探討寫作要點
一、正
1.Kuhn認為"社會科學知識是演化的"(1971,p26)---直接引用必須寫第幾頁。
2.Kuhn對於典範研究 的探討提出"社會科學知識是演化的"
3.Kuhn(1971)提出"典範移轉的學說概念"--
4.典範移轉是"定義",常發生於"....."。
5.典範移轉找各家說法,再把它寫在一起。
6.原文轉述用自己的話說出,就不必寫第幾頁(加出處、不加頁碼)
7.完全自己寫不必加引用。引用別人的文章中文最多14字,英文是最多7個字。
8.轉接詞。可以多參考著名期刊中的寫法。
9.客觀。如:我認為不能寫。
二、反:
1.然而根據國內學者黃光國發表於1983年論文指出典範移轉並非常見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
三、合:
多位學者同意(不同意)上述論點(A某、B某、C某)。

論文的前面先寫了以前的研究,最後講的是自己最想要用的。
標點符號句號可用多一點,不要太多逗號,更不要用太多的分號。

※作業
1.找文獻中英皆可,找有三段論的。然而however、in the other way、pointed out、(首先、其次、最後)。練習句子。


教師接受評鑑前必須先準備符合評審內容與標準之教學服務檔案,做為評審委員進行評鑑的佐證資料。
然而傳統上檔案的建立與蒐集,以書面紙本資料為主。長期大規模實行後,易形成資料蒐集、儲存、使用與管理上的困難(張基成、童宜慧,2000;盧雪梅,2001),不僅造成教師在準備檔案時的困擾,且在送交至相關人員手中,可能因資料龐大、型態多樣化,不利於傳輸或複製檔案(李新民,2000)。
伴隨資訊科技的發達與普及,不但解決保存大量資訊的問題。藉由數位化的處理,更可以整合靜態資料(文字、圖片)與動態資料(影像、動畫、聲音),以多媒體的形成來呈現其檔案(張基成,2001Alphabet Superhighway, 1998; The Primary Sources Network, 1997),讓教師在建立、保存與管理檔案的過程中更為便利。

2.平時可多練習句子連接詞,每個段落的組合,利用現在不忙可以多練習。

資料來源
周文欽(93)。文獻探討。載於林敬堯(主編),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76-7981-828892-9395-100) 。臺北市:心理。
張琬翔、潘文福(民97)。網路化教師評鑑檔案系統之研究——以花蓮教育大學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733 -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